Research on Letterpress Printing | Oral History Videos

(*Regarding Research on Letterpress Printing in Hong Kong from the Post-war Years to the Present Day, please see the Chinese version for oral history videos and research reports.)

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|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|2022年社區主導項目
香港版畫工作室的研究團隊訪問了10位香港印刷業或相關行業的從業員,藉由他們的第一身經歷,窺見戰後至今的香港活字印刷業生態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一)

受訪者|林安師傅
受訪日期|2024年4月3日
林安師傅10歲時成為印刷學徒,1973年於中環創立榮安印刷公司,曾從事印務逾五十載。他於2013年退休後慷慨捐出活版印刷機,作印藝保育用途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二)

受訪者|梁爽師傅
​受訪日期|2024年4月9日
梁爽師傅於1985年與弟弟在元朗創立新昇喜帖印務,營運至今已近四十載。他於2014年把活字轉讓給民間團體,為活字保育及推廣作出貢獻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三)

受訪者|李海寧師傅
​受訪日期|2024年4月10日
李海寧師傅於1969年創立道華印刷公司,精通執字及排版技藝,退休前曾從事活字印刷逾三十載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四)

受訪者|任偉生師傅
​受訪日期|2024年4月11日
任偉生師傅自小接觸活字印刷,長大後繼承父親於1954年創立的光華印務公司,從事活字印刷已逾半世紀。約2018年起,他與不同團體合作舉辦活字印藝保育活動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五)

受訪者|關榮焯師傅
​受訪日期|2024年5月27日
關榮焯師傅於1957年進入印刷業,主力學習印刷工藝。他在1972年自立門戶,與妻子經營快樂印刷公司,如今仍偶爾使用活版印刷機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六)

受訪者|何有通師傅
​受訪日期|2024年7月9日
何有通師傅在1960年代學習活字印刷及執字,曾任郵輪印刷員。他於1970年代成立的最快印刷公司主要承印商品包裝,後期擴展成工廠,直至他在2014年退休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七)

受訪者|陳自立先生
受訪日期|2024年6月25日
陳自立先生自小協助父親經營活字排版公司,熟悉執字技藝。他在1970年代末投身報業,曾於《華僑晚報》等報館從事執字,並隨報業數碼化轉型至電腦打字及排版人員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八)

受訪者|黎鎮英先生
受訪日期|2024年5月16日
黎鎮英先生在1967年畢業於鄧鏡波工業學校印刷科,曾任香港大學圖書館釘裝部主管及東華三院文物館文獻修復主任,自2008年起在大專院校任教書籍修復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九)

受訪者|趙燦輝先生、梁家權先生
​受訪日期|2024年6月5日
趙燦輝先生和梁家權先生為資深記者,分別於1979年和1983年加入《華僑晚報》,曾見證香港報業從活字排版轉至電腦排版的變遷。

口述歷史訪問片段(十)

受訪者|謝德隆先生
​受訪日期|2024年6月14日
謝德隆先生研究香港印刷發展多年,著有《香港印刷史》等書。他兒時因父親自資出版而接觸印刷,後於中國染廠任學徒,亦曾任職出版業。

Organised by
logs

Supported by
logs